中華漢服根植於天人合一的傳統理念,與佛、道、儒家的修煉以及文學、詩歌、舞蹈、音樂、武術、茶食文化等其他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幾年來在紐約舉行的「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以漢服攜帶著的這種中華五千年傳統服飾文化的淵源內涵和底蘊,對服裝設計界造成深遠影響。紐約時裝技術學院(FIT)副教授及特殊項目主任派派茲(Alice Papazian)說漢服觸動了她的心和靈魂,紐約伯克利學院院長考提斯(Dario Cortes)看過漢服秀後表示想在大學開設漢服課程。

銅獎-詹雅淇

明年9月,紐約人又得機會觀摩第四屆「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大賽評委之一的樊弘女士談到大賽特點時說,前三屆大賽經歷了一個探討考察什麼是正統漢服的過程,選手作品都變得普遍成熟,明確了什麼是傳統的漢服以及欣賞漢服審美的角度,漢服也做得越來越精美,款式豐富多樣。真正好的漢服開始影響服裝界,啟發現代服裝設計靈感,引導未來潮流,影響人們審美趣味和趨向,促進傳統回歸。她介紹,漢服又稱漢衣冠、華服,是中國漢族傳統服飾,是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而形成的千年承襲延續的禮儀衣冠體系。其以中原文化為主,追溯上古時期的堯舜禹,一直到清朝以前,統稱漢服。

漢族服飾總體風格是褒衣廣袖、束帶、束髮、冠帽。基本款式大約有九類,在基本款式下又因其領口、袖型、束腰、裁剪方式等不同變化演繹出幾百種款式。形制上有「上衣下裳」制、深衣制、通裁製等。基本特徵是交領、右衽、繫帶、衣袂相聯,以盤領、直領為補充。高聳的冠帽,端莊的盤髮,腰間束帶,透著仙風道骨高雅氣質。左右交叉的領子,細帶代替鈕扣,長裙遮腳,和古人內涵不露審美趣味十分融洽,符合中華民族道德標準。頭飾是漢族服飾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漢族男女成年後都把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上,以笄固定。男子常戴冠、巾、帽等,女子髮髻也梳成各種式樣,並在髮髻上佩帶珠花、步搖等各種飾物。

談到目前全球各大城市舉辦的時裝節、時裝秀,樊弘女士認為,這類商業秀中的服裝流行的顏色款式變化源於不同背景元素,不屬於某一個民族,某一個年代,這是時裝設計和走秀的共性,其受現代意識流影響,推陳出新,有的追求前衛,也有復古派,一般服裝秀都有一個主題,再加上任何一個民族的某種元素。現代意識流的服裝設計,注重設計師創意,突出設計師個性, 視覺感官上追求現代成衣與簡約(ready to wear)。和現代服裝相比,漢服除了外觀造型美外,還有內涵的美,舉手投足都要遵守禮儀要求。漢服最早作為禮儀文化誕生,是中國歷朝歷代一種禮制形式。中國以禮義制度治國,對人品行道德有嚴格規範,穿上漢服要符合中國傳統道德標準,漢服和道德行為規範與生俱來,如果打破道德規範,加上現代元素,那將失去傳統漢服意義。當然漢服也可以從許多方面創新,比如面料花色、工藝、花型團案、裝飾等,中華五千年泱泱衣冠大國,漢服款式花色品種是無窮無盡、豐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