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世紀以來,人們都曾用花語為通信加密,精心搭配的花束成為了人們傳達情意的美好信使。隨著時代變遷,花卉便包含了或善或惡的隱喻。

植物象徵主義的起源可追溯至中世紀的草藥學、文學及宗教著作,《聖經》也為多種樹木、水果和花卉賦予了神聖的含義。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時期,許多篤信宗教的作家和藝術家都曾借花語詮釋他們虔誠的信仰。

西元7世紀的英國本篤會會士費德(Bede the Venerable)曾將聖母瑪利亞比作百合花:「潔白的花瓣象徵她純淨的身體,金燦燦的花葯代表她靈魂的光輝。」由此,百合花成了純潔無瑕、謙遜淡雅的象徵。

15至16世紀,西方畫壇盛行現實主義繪畫,藝術家們逐漸將植物代表的意象固定下來,發揚光大。17世紀以前,花朵在畫作中通常作為點綴,拋磚引玉、昇華主題、表達主體的道德內涵。16世紀的德國肖像畫家小路德格爾.湯姆.凌(Ludger Tom Ring the Younger)創作的兩幅花卉畫,開創了這一類別的先河。畫中兩個花瓶上都寫著:「神言蘊藏在草木與石頭中。」

大安布羅修斯·博斯查爾特(Ambrosius Bosschaert the Elder)是荷蘭首位植物派畫家,專門從事靜物、花卉的繪畫創作,他的家族中繪畫人才輩出。他的風格對荷蘭花卉繪畫流派具有深遠影響。

博斯查爾特和一眾荷蘭畫家在構圖花卉畫時,經常參考草藥學及植物學文本,畫中將各大陸、各國家的花朵擺放在一個花瓶中,這一設計廣受歐洲貴族階層歡迎。

這一時期荷蘭靜物畫的主題被稱作「瓦妮塔」(Vanitas,虛空派)。瓦妮塔是一種藝術品,諭示著命運無常,相信救贖與復活能讓靈魂得以解脫。花卉也由此成為了世事無定、人生朝露的象徵。瓦妮塔系列中常見的花卉包括康乃馨 、鬱金香、鳶尾花、薔薇和罌粟花。

康乃馨是石竹花的一種,在希臘語中的意思是「宙斯之花」。紅色康乃馨明豔動人,象徵著神愛或人間的關懷。

如欲閱讀完整文章,歡迎即刻訂閱《時尚精英》Issue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