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Ann Lin
月白是哪種白?雨過天青又描繪著什麼樣的景色?秋香之色與味,為何如此迷人?暮山紫的風情,該何處尋?中華先民對顏色的認知,五彩斑斕,格外絢麗。傳統的中華顏色,色澤涵蓋領域廣泛而細膩,色彩的命名更是詩情畫意、風情萬種,不僅靈動優雅,也承載著數千年的文化底蘊和審美趣味。
五行五色之起源
華夏先民從觀察天地運行間,日出日落和時序更迭的自然景色中,得出青、赤、黃、白、黑為滋生宇宙天地的基本色調,從而與木、火、土、金、水,這五種構成宇宙萬物的基本要素相對應,建構出相生相剋而又生生不息的五行五色觀。關於五色觀的記載,最早見於上古文獻,專事記錄舜、禹和皋陶對話的《尚書.益稷》中。先民在俯仰大地,辨析生存空間方位的同時,也將這五種顏色對應到東、南、中、西、北,這五個方位。
「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節自《周禮.考工記》。青色屬木,含義是生,象徵著枝繁葉茂,萬物生機的東方;赤色屬火,代表火與太陽,象徵炎熱的南方;白屬金,原造字本意取的是陽光灑落於天地之間的景象,象徵著秋收的西方;黑色屬水,晦黯如深沉的大海,也有如大陸北方嚴峻未明的天空色澤。
盤古初開,天地玄黃,是華夏先民最早認知為混沌天地的原始色彩——玄為天色,黃為地色。黃色,為五色居中之色,也代表華夏民族聚生繁衍、代代生息的大地,所以在五行學說中,黃色屬土,表示生命的源起,也代表位處四方的中央,即最高權力之所在。作為中心正色,黃色上承天德,下接地德,因此中國皇帝的龍袍漸漸採用這種祥瑞的顏色,繼漢代後,黃色便漸漸成了帝王御用的至尊顏色。
傳統五色與生活
隨著五行體系的完善,五色(黑、白、赤、黃、青)也因此被視作正色,與五方、五臟、五味、五時(季節)、五音、五常等概念相結合,構成了豐富多樣的文化體系,對古代政治、倫理、藝術、日常生活等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戰國時期的秦國人鄒衍提出了「五德說」,把五行、五色、五德結合於一體,聯繫起各個朝代的興衰變遷。秦始皇在西元前221年一統中國後,因周朝崇尚屬「火德」的赤色,為順應水剋火的天道規律,於是便依從五德色行說,選擇了黑色作為秦朝的代表色,並尊崇北方為水德,以冬十月為年首。而五正色觀也自此開啟了歷朝皇帝的選色崇尚,並與政治及社會的地位產生連結,當朝代更迭,其崇尚與禁忌之色也會隨之改變。
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眾生各安天命,各行其是的儒家思想,貫穿了整個中國文化,也體現在服飾色彩上。不同階層的人,依照禮制穿戴不同顏色的服飾,象徵著社會安定、國泰民安。例如周朝的「十二服章制」規定,天子穿朱紅,諸侯穿黑,卿大夫穿青,士人穿黃。人們穿錯了顏色,則預示著國家可能陷入了危機。孔子就曾警世:「惡紫之奪朱也。」意味著:當異色取代正色,為社會亂象。時值春秋時期禮崩樂壞,不難理解一二。但這並不代表紫色始終為惡色,在後世,紫色也曾被視為尊貴的象徵。
五正色觀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基礎且重要的色彩理論,其有助於穩定國家政治經濟,甚至於生活飲食及漢醫藥理等文化,都與之有所聯繫。
同樣的,根據四季變化,選擇相對應的五色食物,有助於身體健康。春季對應肝臟,綠色食物如綠豆,有益於肝臟排毒。夏季對應心臟,多攝取紅色水果能補血氣。秋養肺,應多食白蘿蔔、梨等白色食物滋養肺部。冬養腎,則應攝取黑豆、黑芝麻等黑色食物。脾胃是消化食物的中樞,則需整年調養,多攝取南瓜、香蕉等黃色食物,有助於幫助消化吸收。
在華夏五千年文明中,除了正色,還有間色,衍生各種繽紛色系,在不同朝代中,各有其大放異彩的舞臺。這些顏色不僅承載國運,也反映出先人對於天地自然運行的哲思與情懷。
紛呈色相 繽紛華夏文明
透過文獻記載,我們能窺見前人對色彩的細膩詮釋,以及其如何講究表達的準確性。單以白色為例,就有多種不同的白,如:粉白、瓷白、月白等。在清代一本關於刺繡色彩的著作《雪宦繡譜》中,就收錄了181種綠色、140種不同深淺的黃色、95種不同的藍色、88種不同的紅色,及73種不同的紫色等。
以白色系為例,相同的白色,在不同特質、溫度、明度、濃淡下,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為了更精確而細緻地描述這些差異,先民們賦予了不同的名稱:膚色的白為「皙」,髮白為「皤」,月白為「皎」,太陽的白為「皖」,積雪的白則為「皚」。
中華傳統顏色的命名,最具詩意與美感的莫過於「借物呈色」,但也容易因望文生義而對顏色的理解產生歧義。月白非白,而是一種淺淡的藍色,是形容皎潔純淨的無塵良夜下,月亮高掛朗照的顏色,其既是自然的色彩,也是古人寓情寄意的情感色。「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蘇軾對月吟詠的〈後赤壁賦〉便道出了其情感的寄託。
什麼叫雨過天青色?即是指滂沱大雨過後,天空放晴時,呈現的一種自然而淡雅的藍。秋香色則類似淺橄欖色,既穩重又具有光彩,那是秋天裡帶著草木氣息的顏色。初秋時,植物尚由綠轉黃被稱為秋香綠,而深秋時,植物已轉為完全黃色,則被稱為秋香黃。「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詩人王勃寫下〈滕王閣序〉之際,眼前的美景應是夕陽斜下,餘暉光凝與煙霧氤氳交織下的晚霞色彩。唯美的顏色還有許多,胭脂紅風情萬種,琉璃黃莊嚴富麗。玄青如暗夜中的星火閃爍;墨灰似水墨中的朦朧遠山。
除了良辰美景之色,舉凡物件,如祖母綠,翡翠色,這兩種象徵珠寶玉石的色澤,也是深受喜愛的綠色系。而自明朝而興盛的景泰藍色,取自珐瑯的深藍釉色,要想燒製此色調,工藝水平要求高,因此尤為珍貴,多在宮廷的監督下生產,景泰一名則取自明朝第七位皇帝的年號。
談及這些繁複的色彩,有情有景,甚至有溫度,而五正色,則勾勒出對宇宙世界的認知,還賦予了中華傳統顏色深層的文化底蘊。放諸廣義與狹義而論,這些顏色不僅是單純的色彩,更像是一幅畫、一首詩,甚至是一種處世哲學,值得玩味,也留與後人在品讀之際,有自我想像與體會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