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3日,吳思永(S. David Wu)經一致投票,當選曼哈頓巴魯克學院(Baruch College)的第八任校長,也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擔任紐約市立大學校長的華裔。

這樣一個受人尊重的職位,伴随而來的是,要承擔起即使在正常情況下,也讓人畏怯的責任和使命。由於新冠疫情大流行帶來的社會不穩定和不確定性,使這份工作更加艱鉅。但是,吳校長有著過人的適應能力,從來不會迴避挑戰。

吳思永出生於臺灣,從東海大學獲得了工業和系統工程的理學學士學位。畢業後,他在臺灣的海軍服役了兩年,這是所有臺灣的男性的義務。服完兵役,吳思永開始追尋前往美國深造的夢想。而當時,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是少有幾所,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系統工程專業之一的高校。經過申請,他收到了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的邀請。1985年,吳思永和妻子做了一個勇敢的決定,他們飛越半個地球,赴美求學深造。

Baruch College campus community reception to welcome Dr. Wu. (Left to right) Dr. Wu; Mrs. Sheau-Ping Wu, his wife; Allison Wu Troianos, his daughter; Andrew Troianos, his son-in-saw; Brian Wu, his son; Mei Parnes, his son’s fiancée.


追尋熱情 謙遜學習


儘管已經過去了將近40年,但吳思永仍然清晰地記得他第一次走出約翰 • 肯尼迪機場,坐上紐約的黃色計程車,穿梭在紐約市街區的興奮。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行走時,他仍能憶起當年內心的激昂與興奮。那時的他,未曾想過,數年後,會來到紐約這個「家」。

吳思永和他的妻子在紐約結婚,然後搬到賓夕法尼亞州,以便吳思永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深造。如同所有剛來美國的國際學生,吳思永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如何發展。但是,他發現教師和其他學生對他很友善,張開雙臂表示歡迎。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國際學生眾多,在校園裡,吳思永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建立了友誼,他形容自己曾居住的研究生宿舍「像聯合國一樣」。

吳思永回憶道,他最初對美國和臺灣學習風格的差異備感驚訝。「我記得我可以感受到那份自由,如果你希望,就可以得到」,吳思永在接受本刊專訪時說。儘管吳思永在臺灣接受的教育非常出色而且嚴格,但他發現臺灣的教育更側重在準備考試上。相反的,吳思永的美國教授鼓勵他進行更多的獨立思考。吳思永說:「我天生就是一個對事物抱有強烈好奇心的人,所以我非常享受這份追求自己感興趣事物的自由。」

在社交場合也一樣,吳思永發現自己必須跨越文化差異的鴻溝。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經常為研究生舉辦雞尾酒會,使他們有機會建立聯繫並相互了解。最初,吳思永發現自己在社交場合很掙扎。

「你必須善於在社交場合察言觀色,而這最初是很難做到的。我常常會因為,不知道說些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時候說些什麼話最適當的而感到困擾……」 ,吳思永解釋道。「但是,我堅持參加所有的活動,並且挑戰讓自己變得更好。」吳思永的堅持不懈,得到了回報——如今,吳思永經常因為工作需求而參加社交活動,他發現在參加社交活動中遊刃有餘。

吳思永還發現,體育運動是克服文化障礙,與人建立聯繫的一種簡單而速成方法。人們可能來自不同的背景,說的是不同的語言,但是他們可以聚在一起參加足球比賽。這些活動幫助他一直保持活躍,他喜歡的休閒活動包含足球、網球、高爾夫,甚至運動摩托車等。吳思永還說:「通過這些活動,我結交了很多朋友。」

Dr. Wu has always been an active person, enjoying pastimes such as soccer, tennis, golf, and motorcycle sports.


意外的旅程


在1987年獲得博士學位後,吳思永曾短暫地擔任系統工程師,然後全身心返回學術界,繼續專攻自己的科研項目。他成為理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的全職教授,在該大學工作了25年以上。 2004年,他被任命為理海大學工程學院院長,並在這一職位擔任了逾10年。

在吳思永的整個學術生涯中,他的科研主題和方向逐漸發展起來。職業生涯開始,他傾向於研究理論知識和數學上更多的推導和計算。隨著發展,他開始與英特爾、IBM等技術行業的跨國大公司更加緊密地合作。吳思永說:「我的研究和成果一直與現實世界有著直接的聯繫。同時,也能夠希望自己的工作對高科技行業產生影響。」

吳思永還是賓夕法尼亞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的客座教授。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期間,他在沃頓商學院任教一段時間。從工程學院到商學院,兩個截然相反的學術環境和學生團體,這最初都是一個艱難的調整。但是,吳思永認為,他在沃頓商學院的工作,對他後來過渡到高等教育管理工作很有幫助。

當被問及,他如何進入高等教育管理部門時,吳思永笑說:「坦率地說,我只是陷入其中。 」他接著說:「我當然沒有一天醒來就決定要成為管理者。」在他擔任理海大學的教授時,該系系主任去了國家科學基金會工作。系裡需要一位新主任,同事們推薦了吳思永。 吳思永承認:「當時我很不情願,作為一名教員,我一直做得很好,並且真的不想承擔這些行政職責。」最後,他接受了此職位,認為這個職位只是暫時的。

令吳思永先生驚訝的是,他最終喜歡上了這個職位的許多方面。擔任系主任可以使他產生更直接的影響,並進行實質性的更改。結果,當學院在全國徵詢新院長時,那個職位落到了他身上。「當您擔任院長時,您最終會與各系的人員進行互動」,吳思永說:「我很高興能開闊視野,了解更多跨領域的知識。」

2014年,吳思永被任命為弗吉尼亞州最大的公共研究型大學——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的教務長兼執行副校長。在來到巴魯克之前,他在喬治•梅森大學這個職位做了6年。在他的領導下,梅森在創新性學術課程方面突飛猛進,增加了學生族裔和思想的多樣性,並成為歷史上,獲得卡內基研究-1(R1)稱號最年輕的大學。

Dr. Wu was the provost and executive vice president of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He held this position for six years.


寓傳統於教學


吳思永的許多個人和學術上的哲學,都深受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他的父親是物理學教授和科學家,在吳思永成長過程中,傳給他「四藝」(琴、棋、書、畫)的重要性。 「四藝」是中國古代學者在學術和藝術上必須具備的素養。從現代的意義上理解,這「四藝」意味著一個學者不僅在學術上有造就,同時具備全面的才能與素養。

「除了作為一位出色的物理學家,我的父親還是一位詩人、音樂家和畫家。」吳思永說到:「父親對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應該是什麼概念、有非常全面的理解。」吳思永將父親的教育哲學沿用到他的孩子和他的學生身上。他鼓勵學子們盡可能擴大視野,超越書籍上的知識,豐富自己的想像與思考,多才多藝。

吳思永的願景是在他的任期內,打造巴魯克大學成為美國高等教育的新模式:無論經濟狀況如何,每個人都有機會申請高等教育的項目。巴魯克大學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因其坐落在華爾街和聯合國之間。他想充分利用此優勢,為學生創建和提供全方位的發展機會。透過擔任該校校長一職,吳思永已經載入華人參與美國教育的史冊,他更有計畫,為美國的教育界留下歷史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