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農深
2014年六月底的紐約時代廣場,數百觀光客、紐約人、飲食商家、東西方名廚和媒體的鏡頭,聚焦新唐人為亞洲美食節所搭建的舞臺。臺上,一位身著日本傳統和服的老太太和兩位年輕女子,神定氣嫻地布置茶座物件,插花,掛畫,燒水備茶,在短短的二十分鐘有條不紊地完成。
今年6月時代廣場上的亞洲美食節「茶道」,讓西方人親臨現場用肢體語言去感受東方文化。這種交流是珍貴而有機的。上 圖為日本小池宗雅教授,她與助手示範的是日本表千家茶道在亞洲美食節與懷石料理搭配的開場節目。

茶道讓心靈變得安靜

主持人邀請觀眾上臺「品茶」,但警告全程至少要跪上半小時並與茶主人互動。有三位西方年青觀眾踴躍一試。這是賓主第一次的邂逅,賓主皆各置其位,跪拜禮畢。片刻,爐子上的水沸騰了,宗雅拿起竹杓,一杓一杓從陶缸裡把水淘到茶碗裡,然後開始用茶簁打著適才放進茶碗中的抹茶粉。動作、步驟一絲不苟, 舉手投足井然有序。
此刻的舞臺是紐約的世外桃源,與時代廣場川流不息的車水馬龍之聲完全隔絕,跪在榻榻米座上的三位年青西方客人,捧著那碗茶主人剛剛用手打出的茶湯,一口一口虔敬地品味,他們的臉色越發紅潤,眼神從開始流露的不安變成嫻定;第三碗茶時,他們個個雙眼閃著光,安靜如奉茶人。或許是宗雅的修為,引領著客人的眼神舉止完全融入其意境。
茶道完畢,賓主再次互行跪拜禮。這也是熙熙攘攘的時代廣場從未有過的禮儀,「茶道」的力量令人動容。

藝術,社交,禮儀與修行

「茶道」一詞起源於中國唐朝,經過了千年的流傳,如今成了日本的專用語,也是日本文化中最普遍為人所知的一種象徵。伺茶承繼了唐宋時喝茶的方式,而形式上從唐宋時期的宮廷寺院茶禮中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東洋文化 。
宋朝人喝茶的方式宋朝人的喝茶方式
「茶道」的藝術型式完整。在整個伺茶的過程中,一舉一動都有規矩不是任意發揮,連客人的喝茶動作都是有規定的,行禮都不可隨意,而必須在一種規範之中。宗雅教授學生茶道禮儀時,在榻榻米上走幾步,用左手還是右手關門都有規矩。
喝個茶何苦如此折騰?它其實是一種藝術型式,用人來展演出。這個展演的完成將因賓主的互動、修為、氣質不同而各異,只有身在其中,方能領悟其情境,這就是茶道的吸引力。
小小八個榻榻大的茶室或茶亭,懸掛主人收藏的字畫,有主人親手安置、符合時令和地點的插花與茶點,點點滴滴滲透主人的用心與品味。茶道的實踐空間就像是裝在畫框裡的畫,裡面的一舉一動都須循規蹈矩。
關於日本茶道美學的論述很多,日人谷川徹三將茶道內容歸為四個因素:藝術,社交,禮儀,修行。他將茶道定義為「以身體動作為一種媒介而演出的藝術」。四個因素相互關連,實為一體;因場合不同,所發揮的功能與職能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