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Michael A. Gallies
我收藏中國畫,最初是源於畫中花鳥山水所體現的敏妙和生動對我的深深吸引。美是中國畫最大的特質。在收藏這類藝術品25年之後,其美感中彰顯的意境是我 現在收藏的首要因素。這些年來,我有幸與許多收藏家、學者、畫商等朋友一起欣賞和研究中國畫。在這些朋友中,王季遷先生(C.C.Wang) 最能給予中國藝術和傳統以獨到及富有深度的見解,他開啟了我的心智,使我能夠更深地了解中國傳統和藝術,同時也讓我認識到了毛筆對於中國畫的深遠意義。
了解中國畫的意境,就得了解毛筆的特性。通過毛筆,藝術家的個性得以顯露出來。研究毛筆的筆法,就是把毛筆揮毫運轉中的每一個點、每一條線和每一次潑墨當作一個個體事件。王季遷先生教我在研究中國畫時要超越題材去看個體繪畫技巧中的運筆表現。無論是人物、花鳥、還是山水,中國畫的構成就是點、線、潑墨的彙集。每個筆鋒之間,凸顯出藝術家思維的明晰、表現的意圖和內在的價值觀念。在創作中,一些藝術家偏好用筆的技巧,一些藝術家把作品的美感和準確看得同等重要,而只有少數藝術家把繪畫當作探索自我深度的一種方式,同時避免對表面技巧和膚淺美感的關注。
用西方藝術的視角來研究中國藝術,要做到這一點相當不容易。傳統的西方繪畫是根據構圖、色彩、形式和空間的形式特徵對繪畫進行研究。在西方繪畫中,毛筆是完成畫作的一個手段——即技巧的工具。在中國,毛筆被視為繪畫的基礎,通過這一直接工具,特定的思想與情感得以寄托於畫中。直到二十世紀,一群稱為行動畫家的藝術家們,做了一個平行前提的設想並以此得出結論認為,繪畫的實際行為是表現作品意蘊的基礎。
東西方繪畫傳統之間的差異也體現在對介質和表體的選擇上。西方繪畫在畫布上主要是使用油性顏料,而中國畫以水墨為基礎,或者借用水彩,在紙或絹上作畫。在墨汁與毛筆接觸到一個高度吸水的表體的一剎那,那種在畫軸上瞬即自然的反應與用油性顏料在畫布上創作是截然不同的。中國傳統的教法認為,墨與紙之間的自然交會是對稍縱即逝的思想情感的最直接的記載,因此,中國畫裡的意象承載即是藝術家的品性。
繪畫可以透露出畫者的心性,對藏品的選擇也同樣能夠顯示收藏者最真實的內心世界。收藏中國藝術其實就是一種信仰行為。當一個人對藝術樹立了更好的理解,其對收藏的選擇也隨之發生變化。 每一位畫家都關注著藉助不同的繪畫途徑以達到真理最內在的核心,基於這種真理,無論是在東方藝術中還是在西方藝術中,我們都能發現同樣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