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translated by Kelly Gao
此文原刊載於英文大紀元網站,歡迎點此閱覽
美國知名作家露意莎·梅·奧爾柯特(Louisa May Alcott)的《小婦人》(Little Women)於1868年出版,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獨樹一幟。許多以此為藍本的創作誕生,透過舞臺劇以及電影作品,遍布在人們的生活之中。然而,這部文學著作卻被一些人貶低為幼稚、說教性質的「兒童讀物」。甚至在維基百科的「美國文學」條目中都未被提及,僅簡要列於「兒童文學」的條目之中。
此外,《小婦人》也未能進入「偉大美國小說」的名單,該名目源於小說家約翰·威廉·德·佛瑞斯特與《小婦人》同年發表的一篇文章。德·佛瑞斯特將此名目定義為「能夠展現美國人日常情緒與舉止畫面」的作品。當學者們將《白鯨記》——講述一位捕鯨者瘋狂執著於報仇的故事——列入名單之中,我們不禁想問,一部真正描繪美國家庭生活中,常見情緒和舉止之日常畫面的《小婦人》,何以被排除在名單之外?
此觀點於2003年,英國廣播公司(BBC)開展的「大閱讀」計畫調查中得到了驗證。民調結果顯示: 《小婦人》在英國最受歡迎的小說中排名第18位,在美國小說中排名第4。是什麼因素,引發評論家對奧爾柯特作品如此不同的反應?
碩果源自刻苦
歷來,許多人將這本奧爾柯特的暢銷書視為一部自傳,因為她從親身經歷中,汲取了諸多創作元素,如故事中的基本背景:一個住在新英格蘭的四姐妹家庭,在父母的關愛與引導下成長;馬區一家(主角一家)陷入財務困難,這也是她親歷的生活;馬區姐妹(梅格、喬、貝絲和艾美)共有四位,正如她生長家庭中的四姐妹。
儘管書中許多故事取材自作者的現實生活,但故事本身與「自傳」相去甚遠。事實上,奧爾柯特一家的經濟狀況比馬區家艱苦許多,也未有穩固、舒適的童年生活。不過,她和姐妹們喜歡戲劇表演、撰寫報紙、做家務,和書中的馬區姐妹如出一轍。
奧爾柯特筆下的馬區一家,生活條件越趨明朗,但她卻一生貧困。此外,她的先生在職場上屢屢失利,一家人不得不一再遷徙。逆境中並未使其放棄,貧困家庭的生活樣貌是她現成的寫作素材,而為了過上體面的生活,使她擁有持續寫作的動力。
劇變時代
奧爾柯特在她的一生中,見證了美國和世界的變革時期,這湧動的時代裡充滿了激勵人心的故事。1830年代,新英格蘭地區興起的超驗運動(因超越主義,Transcendentalism,帶動的一種文學和哲學運動),與當時的主流思潮格格不入,而奧爾柯特的父母為當地成員。該運動的擁護者,在浩蕩的哲學裡探尋真理,主張更適於人類以至形上學的精神理論,後來成為美國重要的文化資產。
從她出生到《小婦人》一書出版,美國社會歷經的動盪變化難以盡述,其中包括了持續進行的領土收購和新州創建;鐵路的發展,大學、醫院、圖書館、銀行和出版商等的建立;邊境地區的戰爭;禁酒運動、霍亂大流行、工業化、淘金熱、移民潮,以及奴隸制引發的廢奴主義者和擁護者之間的衝突,最終導緻美國內戰,而《小婦人》一書則是在戰爭結束後的第3年出版。顯然,書中的角色幾乎並未經歷過這些。除了離家在外的馬區先生,他自願為在前線戰鬥的英勇士兵擔任牧師。由於故事中並未明確指出時代背景,大多數讀者只能設想這就是內戰。
「內在」戰爭
奧爾柯特在書中置入經典不衰的內涵,而非盛行一時的流行元素,廣受個世代讀者喜愛。故事設定沒有與任何特定的時代或信仰直接連結,側重家庭生活和人物內心世界的描繪。
以馬區一家不明確的信仰為例。書中描寫到少女們小時候扮演的話劇遊戲時,引用了清教徒約翰·班揚的經典著作《天路歷程》;當喬尋求母親幫助她征服自己的火爆脾氣時,馬區夫人則勸告她向「永遠在上的天父」尋求慰藉;艾美從姑姑家中一位信奉天主教的法國僕人那裡,學會了透過凝視恬靜優美的聖母子畫像,獨自靜坐冥想,身心受益。
此書的核心體現了美德和自制力之間的掙扎。儘管故事背景可能為美國內戰,但在母親明智、溫柔的照料下,主要的「戰爭」其實就在馬區姐妹們的心中進行著。她們稱呼馬區夫人為「Marmee」(這個單詞不僅音近Mommy,在希臘文化中別有寓意,有啟發人心的意義),她從不罵人或喋喋不休,引導並鼓勵女兒們在面對誘惑時,做出賢明的抉擇。
馬區家的貧窮以各種形態成為姊妹們各自的憂慮:梅格渴望其他女孩擁有的美好事物;脾氣暴躁的喬想要出名、賺錢,用來做點大事;天生賢惠善良的貝絲覺得自己不應該老是做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艾美則希望成為一位受人尊敬的淑女。
每個女孩都面對著自己的誘惑,歷經掙扎,並在最終克服了它。梅格發現自己身處於富有、時髦的朋友之間時,她屈從於虛榮,身著借來的高級禮服,表現輕浮。她對自己感到厭惡,這使她重新意識到,比起浮華的事物,擁有正直和所愛之人的尊重更為重要。
喬與則和她的易怒脾氣持續對抗。當艾美因爲怨恨,摧毀了喬數月以來引以為傲的寫作成果時,喬怒不可遏。喬對艾美的蔑視幾乎以悲劇告終——她任由妹妹在滑冰時跌入冰層之下。歷經此事,喬意識到放縱憤怒只會帶來悲傷,她因此決定要努力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
貝絲面對的考驗,相較於他人則隱晦、微妙,因為她天性善良、甜美。這位害羞女孩在她臨終前的覺悟,使其戰勝心魔——她終於發現,奉獻自我成就的家庭幸福不容輕視,過去她自認渺小的付出,實則舉足輕重。
自命不凡、最年幼的艾美,似乎實現了她所有的想望。她一直夢想成為自己理想中最美好的模樣。她傾心學習,對美好事物冥想,不斷調整自己的性情,一步步地接近理想狀態,最終如願成爲了一位溫婉賢慧的女士,並擁有富裕的生活環境。
獨具的優勢
奧爾柯特透過《小婦人》一書取得成功,此著作也持續受到後代讀者的青睞。
在哲學、技術、教育和婦女權利等迅速變化的時代,奧爾柯特在學者和作家的影響下度過了一生,因此,她非常適合回溯美國社會的發展之路。她的聰慧,足以勝任此一舉足輕重的角色。她筆下的故事,涵蓋了傳統美德以及使人正向發展的啟發,她在書中呈現的發展變化,比起當時嚴格的社會環境更具有包容性。
現代讀者對這本在150年前完成的作品仍感到親切。此外,多數超驗主義思想和理論,成為當今美國標準教育體系的基礎。雖然奧爾柯特與當今的女權主義者,幾乎沒有什麼相似之處,但她支持婦女擁有選舉權,並支持社會為婦女提供更多機會,在其擅長領域發揮,這在當時的社會並不尋常。她的著作成了這些新穎觀點的媒介,時而隱微,時而明快地在故事中呈現。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她的觀點不落俗套,卻始終立足於傳統美德與家庭幸福之上。
《小婦人》以溫暖而迷人筆觸展現了人們熟悉的家庭生活。 英國知名文學家,吉爾伯特·基思·卻斯特頓認為,書中的「預期現實會在20或30年後出現」,該書的成功在於其人物性格的發展,而不僅限於幸福的婚姻。現實生活中婚姻並非終點,而是人生裡其中一件有助於塑造人格的大事。
奧爾柯特將所有時代人們常見的良好品德,集結於《小婦人》一書中,故事似乎也未讓後世的讀者感到老套過時。她巧妙地駕馭著時代迅速的變化,創造出極具價值的文學著作,這絕不僅是一本「兒童讀物」,而是美國文學中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