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ext by Janet Qiu and Yi Han
Photos by Xuehui Zhang and Yiming Wang

「傾國傾城」大概是內斂的中國古人對佳人最轟轟烈烈的描述:她未遺一言,她的美,便讓王城傾覆。

一如王怡明的傾國餐廳,開啟門扉,民國年代的上海便在眼前徐徐展開,色、聲、香、味旋轉成一首時光深處的婉轉歌謠。這裡, 是她的主人對古典中國的濃烈記憶。

2011 年,從事金融行業的王怡明、張弦夫婦辭掉華爾街的工作,創辦了傾城(Café China)。兩個理想主義的人在一起,注定會創造出不同尋常的故事。王怡明和張弦懷著做真正中餐的「固執」一念,在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餐飲領域,為紐約帶來了不一樣的風景。連續六年,傾國餐廳獲得老牌《米其林指南》星級評價,他們的第二家餐廳傾國餐廳(China Blue)亦是繁忙得鮮有虛席,目前,第三家餐廳「鴛鴦」開業不久。

Former Wall Street bankers Yiming Wang and Xian Zhang bring the culture of China’s authentic cuisine to diners in New York City with their three restaurants: Michelin-starred Café China in Midtown Manhattan, China Blue in Tribeca, and Birds of a Feather in Williamsburg.

做傳統的中國菜──另一個世界的魅力

王怡明在中國長大,在西方讀書,中西文化的碰撞,帶給她強烈的體驗。「小時候很叛逆,覺得中國什麼都不好,國外一切都是好的,黃油是好吃的,麵包也是好吃的。」改變她的是少年時在北京吃到的一碗涼麵。「一個簡單的涼麵,可以這麼好吃。」王怡明說,「第一次吃川菜就被震撼了,覺得太偉大、太偉大。」

王怡明迷戀上了中國古典文化,她說,自己是一個懷舊的人,容易被美的事物打動。王怡明喜歡民國,喜歡三十年代的上海,喜歡那時的文學、 繪畫、 思想的碰撞,以及中餐的博大精深。在自己的餐廳,王怡明將食物與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菜單裡,有鼎鼎大名的東坡肉,有溫暖熨帖的上海小餛飩,還有張愛玲在《半生緣》裡寫過的醃篤鮮色、味兼美,聲影相隨。王怡明覺得,中國菜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絕,卻在西方被埋沒,如同一個被錯誤翻譯的語言,而她和張弦要做的,就是用正確的形式去展現中餐的魅力,為她提亮一點顏色,「做傳統和正宗的中國菜」。張弦說,剛開始做的時候有很多壓力,「很多大廚師傅說這樣不行,美國人熟悉美式中餐,他們都會點,何樂而不為。當時我們想,放棄銀行就是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告訴廚房一定要做中餐,不是美式中餐。」

China Blue, in New York’s trendy Tribeca neighborhood, serves authentic salty-sweet Shanghai cuisine and Western-style cocktails in an elegant, landmarkedneo-Flemish building.

心動的感覺──不只是一頓飯

王怡明說,「我想要給顧客一個真正的體驗,不僅僅是一頓飯。」從構思到實現,傾城和傾國餐廳的每一個細節都注入了王怡明的許多心意,她希望顧客能夠通過飲食來體驗一個文化。言語間, 王怡明喜歡用「我們的作品」來談論她的餐廳:「所有的東西,菜單、擺設等都是我們自己的想法。」用心設計,嚴格挑選素材,他們的餐廳,像是一座精緻的博物館。王怡明說,「我覺得大家在我們的作品裡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一些老上海,想要看到正宗的家鄉菜。有一些文人,想要找自己的根。」而對西方人來說,在傾國,他們體驗到了東方的味道:「我們有些西方員工,因為崇拜東方文化而來這裡工作。有的西方客人是中國通,他們用中文點菜,這是很棒的事情,也是紐約獨特的現象。還有不了解中國的美國人,他們來到這裡,有一種震撼的感覺。」

王怡明相信,細節是有穿透力的,在每一處注入的情感,必會得到迴響。鍾愛傾國的常客們,經常來吃飯,覺得這裡有滿足感。有很多見多識廣、很敏銳的顧客,在這裡找到新鮮的感覺和體驗。王怡明經常收到來自客人的溫暖祝福,他們在報紙上看到關於傾城和傾國餐廳的報導, 會送花過來。有一個經常旅行的文化人對王怡明說,你們澈底改變了紐約中國人的風景線。

Restaurant co-owner Yiming Wang’s design aesthetic manifests in China Blue’s tasteful interiors.

創業是探險──無知者無懼

「開餐廳對我們而言,是一個旅程,一個探險,一個我們非常不熟悉的路。」那個時候,很多朋友得知王怡明夫婦要做餐廳,都認為這條路走不通,勸他們放棄。王怡明說,「我和我先生的家庭影響都是餐飲行業之外的,我們是不太世故的人,閱歷不豐富、社交圈也不是特別廣。但是我們有一個決心,所以想做的事情都一定要做下去。」王怡明說, 那時候她已經決定放棄自己在物質生活上的追求,甘願在生活和經濟上沒有很大的成就,就做一個自己的理想的小店。

「我們是無知者無懼」。他們不知道餐飲業有多艱辛、風險多大,反而憑著內心的堅持,衝破了一個又一個現實的阻礙。「這個旅程挺開心的,但是無數的艱辛。因為太無知了, 原來去餐廳吃飯都很少,對餐飲業一無所知,所以才無所畏懼地開始了。」然而上天給他們的回報是豐厚的。餐廳開業後不長時間,王怡明和張弦就實現了經濟上的成功,現在,在廚房員工和店面都沒有擴增的
情況下,傾城的顧客數量是剛開張時的四倍,還連續五年獲得米其林星;他們的第二家和第三家餐廳陸續開張,紐約城為之傾心。王怡明說,「人的決心真的可以改變很多事情」。

China Blue is housed in a landmarked neo-Flemish building in New York’s Tribeca neighborhood.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相信時間的力量

拿到米其林一星,對王怡明和張弦來說,是一個榮譽,也是壓力。「每次都是拿到星之後,會有一個長長的清單,用專業的標準審視,我們在哪些方面還有可以提高的地方。在各個方面,再提高,再提高。」他們經常提醒自己,不能辜負大家的期待。

在設計上,王怡明努力把餐廳裡的一點一滴統一起來,在每一個細節裡注入情感,將自己的餐廳經營成一個接地氣的地方。她覺得多媒體時代,人們都是在網路上傳遞訊息,是違反自然規律的。但是在餐館可以接近自己喜歡的東西,這種真實的感觸十分珍貴。在與餐廳團隊和顧客的溝通中,王怡明也觸摸到了未曾有過的自由感覺:「在華爾街工作時,覺得生活是靜止的、平面的,人生好像籠中之鳥一樣不自由。進入餐飲之後,覺得世界很大,顧客很多都是之前從沒接觸過的,這裡是一個天高地廣的世界。」

王怡明的下一個計畫是打造傾城餐廳的地下室,她說,「這是一個顧客看不到的地方。但是我覺得顧客是可以感受到的。」王怡明相信,如果方向是對的,花費的力氣最後一定會有成果。注入的精力和心血,一定都會有回饋,她相信,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王怡明選擇相信時間的力量,她堅持著自己最喜歡、最想做的事情,專注的將小事當作大事來做,把細節變成有力量的行為。喜愛傾城和傾國的顧客對王怡明說,她的餐廳裡沒有一點商業氣息。這也許便是傾城傾國的動人之處:在時光碰撞的間隙, 埋下一往情深,讓人一見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