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Wei Jane Chir
第五屆紐約獨立制作電影節(NYC Independent Film Festival),於十月十五日至十月十九日在紐約第44街上的「製作人俱樂部」(Producers Club)舉行。此次參選的片子大大小小、有長有短,總共超過1000片。入圍的250 部影片,來自38 個國家,80多位評審散佈在紐約各處。
以下是我所選出的佳片。
這次電影節有一部令人驚艷的劇情片- 是Robert Fritz的 「過去式」(Past Tense),以及三部跨越時空的紀錄片- To Be With Me, (Michael Terrill) . The Tear & Blood Behind Made in China (Xiaomu Qiao ),Unbreakable: A Story of Hope and Healing in Haiti (Michael Macari) 。三部主題迴異,卻都是從關懷與人道出發的紀錄片。
最佳劇情片
過去式(Past Tense by Robert Fritz)93min.
劇情是伊麗沙白11歲時,雙親因車禍過世, 「過去」對她有一種吸引力,逛墓園是她的最大的休閒活動,除了上班、她經常到那裡去拓印墓碑上的字銘。有一次拓到 一塊墓碑,主人是生長在十九世紀時與她幾乎同齡就過世的女孩。
結果這女孩的靈魂找上她了,請她幫忙找回一枚金幣,是幽靈女孩母親送她的。她以為是幻覺。 伊麗沙白開始看心裡醫師,寫作女老師 ,這位老師從她寫的文稿中,告訴女孩她寫作能力很好,但是似乎每當遇到癥結時總是不見深入,作家女老師對她說,閃躲不去面對真實的自己,不可能寫出好文章。而心裡醫師給她的藥方是當「幻象」出現(墓地的幽靈 )時,就吃她給的藥丸,她吃了一顆又一顆,幽靈還是糾纏著她,請她幫忙找回那枚金幣,藥丸顯然沒用。最後她採用女作家的方式,探個就竟….。別以為這是鬼片,可不是,也非心理問題探索片。 片子結尾不落俗套,劇中人物的結構皆成一種互動的三角關係,故事的發展緊湊又具張力,卻知性與平衡得有如巴哈的平均律。
透過與Robert 的訪談, 方知這是一部比我想像中成本還低製作的電影,片子所呈現出來的卻是極高雅的格調。Robert 說成本低的原因,是他一人兼寫劇本、導演、攝影、剪輯及作曲。全片93 分鐘,Robert 只花了29天的拍攝期,其中還包括到瑞典的幾場戲。這是獨立制片的魅力,只要劇本好、計劃好,低成本一樣可以拍出佳片。這部片子另ㄧ成功因素是,演員選腳都非常準確得體,攝影運鏡極好。看來在這數位時代(digital),沒大資本但有才華的電影人還是大有可為。
三部紀錄片
與我同在(To Be With Me by Michael Terrill) 45min ( Michael Terrill )
To Be With Me 是Michael Terrill 自1996年 開始拍攝的記錄片。一個母親與家庭成員如何照料一個當年曾被醫生判定患有自閉症,到十七歲後將無法自理、需要人照料生活的小男孩,長大後完全脫離自閉。 從兩歲開始,母親發現兒子的注意力異於一般小孩,當時人們對自閉症尚無多少資料可尋,甚至沒聽過這樣的病。片中記錄母親如何與自閉症奮鬥的艱辛過程。片子記錄到男孩上高中,已成為一個正常活潑可愛的青少年。
自閉症在當今是一個熱門話題,導演說當初他決定要拍攝這個故事時,因為認識這位母親與家人,覺得他們對孩子的付出、以及與自閉症奮鬥的精神讓他深深感動。多年後拍完、沒想到是當下最熱門的題目。這部片子已獲得多個影展的獎項。除了題材,此片不論是拍攝技巧、剪輯、音效與色調都是專業的水準。訪談的對象人物,從母親到親戚、鄰人精彩的敘述都是這片子成功因素,45 分鐘大部份都是訪談卻看來毫不枯燥。
牢不可破(Unbreakable: A Story of Hope and Healing in Haiti)74min(Michael Macari)
2010 年一月在多明尼加島嶼群西邊上的「海地」島,發生強烈地震,造成成千上萬人死傷,上百萬人無家可歸,整個政府運作系統全面癱瘓。上千萬個小孩大人失去了腿與手,前來援救的國家、組織來自世界各地,其中美國的衛生醫療組織與來自軍隊的團隊,除了在災難期間投入,為失去腳的孩子、大人裝義肢、復健。教導當地人如何建立工廠、 製作義肢,並且透過踢足球的運動(所有隊員都只有一支腳,守門人的則是雙腳尚在僅存一支手)重建他們對生活的信心。 一個積極又快速、有組織、有計劃的建設工作開始了。兩年不到,這支「海地足球隊」來到華盛頓DC,分享經驗給美國在中東中亞戰爭中失去肢體的士乒,教他們如何踢足球。電影前三分之一記錄地震後的傷亡景象,簡直就是人間地獄,其慘狀讓人多次掩面、無法直視這些因天災受苦的人,尤其是小孩。
中國製造背後的血淚(The Tears & Blood Behind Made in China 35min (Xiaomu Qiao )
海地的苦難是天災、無法抗拒,人們從中學習幫助弱勢進而互助,看到人性美好一面。天地不仁,而人因善所凝聚的力量, 讓人鼓舞。喬曉慕這部 35 分鐘「中國製造背後的血淚」紀錄片,說的卻是人禍,人為的禍害,看完後令人沈痛與省思。
一個毫無良知的政權,把好好的人折磨成死成殤,只是因為這些人有一個信仰。記錄片開始於2012年,一位住在奧瑞崗的女士在佈置萬聖節時,打開買來的飾物包裝,無意中掉下一張寫著密密麻麻的英文紙條,是一個被關押在中國東北叫馬三家勞教所裡、法輪功學員的信,藏在飾品裡被送出。這張紙引發這位女士一連串的尋找過程。我們是否想過,充斥在市面上那些中國製造的產品,是在怎樣一種情況下產生的,關押在勞改營的法輪功學員,勞教所裡的人受到非人的待遇。片中收錄非常許多、掲露中國勞教、勞改營內幕的現場影像。訪談的對象很廣,其中有「大屠殺」一書作者伊生葛特曼, 從中國勞教所逃出來的曾珍。這部片子在這次的電影節播放,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導演非常有勇氣與毅力。
這個獨立制作電影節僅僅五年的歷史,已吸引許多獨立制片人來參加,實佔了天時地利之便。此次電影節的執行長 Dennis Cieri說:「參展片之多超出主辦單位的預期」。 因此在放映期間顯得有些手忙腳亂,頻頻更動放映時間。參展的片子雖然水準不一,但 在這麼多片子裡, 還是有令人驚喜的佳作。對於創作的人來說,珍貴的是五天來面對面的交流與觀摩,交換資訊。只是苦了觀眾,影片多不勝數,得先作好功課。
農深10/23 /2014 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