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text by Fenzhi Zhang
Pictures courtesy of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時光倒退至17世紀,荷蘭隨著海權擴張,商船遍布全球,阿姆斯特丹港成為當時的世界貿易中心。無論在軍事、科學發明和貿易上,荷蘭都處於世界領導地位。對荷蘭來說,這個世紀是充滿光輝與榮耀的黃金時代。

荷蘭黃金時代的藝術發展達到巔峰,不少美術學院紛紛成立,出現肖像畫、風景畫、靜物畫以及社會風俗畫等多種主題的畫作,同時,一群才華洋溢的繪畫藝術家也在此時期湧現,他們在藝術上的成就對後世影響巨大,為整個荷蘭黃金時代寫下完美一頁。

2018年10月16日至2020年10月4日,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開啟「繪畫禮讚——荷蘭黃金時代名作展(In Praise of Painting: Dutch Masterpieces at the Met)」。十七世紀的荷蘭繪畫收藏是大都市博物館的瑰寶,也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收藏之一。實際上,大都會博物館成立伊始,荷蘭繪畫作品就頗受重視,亦得到慷慨捐贈者的諸多支持。這次展出的作品主要來自於本傑明‧奧特曼的遺贈(Benjamin Altman’s bequest),羅伯特‧雷曼的捐贈收藏(the Robert Lehman Collection)和林斯基夫婦贈予大都會博物館的收藏(the Jack and Belle Linsky Collection)。

共計67幅大師作品在此次展覽展出。這些大師包括倫勃朗(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又譯作林布蘭)、約翰‧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又譯作佛美爾、維梅爾)以及弗蘭斯‧哈尓斯(Frans Hals)等。

這次展覽名稱取自荷蘭藝術家飛利浦‧安吉(Philips Angel II) 所著的藝術理論書作《繪畫禮讚》(In Praise of Painting)。該書出版於1642年,討論了繪畫藝術的歷史、價值和技法等,是17世紀荷蘭藝術的重要研究資料,書中點評了部分大師畫作,如倫勃朗。

倫勃朗是歐洲藝術史上最重要的畫家之一,亦被稱為荷蘭歷史上最偉大的畫家,聞名於描繪光線和影、捕捉人物表情及表現歷史和宗教故事。他繪畫天賦極高,年少成名,卻半生潦倒。倫勃朗的《亞里士多德與荷馬半身像》(Aristotle with a Bust of Homer, 1653)是這次展覽的重要作品之一。這幅作品是倫勃朗在1653年為客人——意大利貴族安東尼奧·魯弗(Antonio Ruffo)——繪製,安東尼奧·魯弗希望收集一系列古代傑出人物的理想化肖像。這幅油畫作品表現了他對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一種理想化的詮釋,在畫作中,亞里士多德的右手輕輕按在古希臘著名詩人荷馬的胸像上,荷馬失明的眼眶中放射出穿透黑暗的目光,一縷暖光照在荷馬的頭上,也反射在亞里士多德的臉上,而哲學家的眼神,與其說在凝視,不如說在神思。這讓觀賞者在欣賞作品時會自然而然的融入哲學家的思考之中。

Rembrandt (Rembrandt van Rijn) (1606–1669). Aristotle with a Bust of Homer, 1653. Oil on canvas.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Purchase.

此外,倫勃朗晚年自畫像也是本次展覽的另一重點。倫勃朗一生繪製了100多幅的自畫像,如同一部獨一無二的自傳,畫家的自我審視真誠而不矯飾。本次展出的《自畫像》(Self-Portrait, 1660),創作於畫家54歲時,筆觸豪放概括,形象生動細膩,真實地表現了他歷經破產、喪妻、喪子等人生悲歡離合之後滄桑衰老的面容。

Rembrandt (Rembrandt van Rijn) (1606–1669). Self-Portrait, 1660. Oil on canvas.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Bequest of Benjamin Altman, 1913.

大都會博物館歐洲繪畫助理策展人暨本次展覽策展人亞當‧艾科(Adam Eaker)說,17世紀的荷蘭和我們當今所處的社會有很多相似之處,希望此次展覽能夠讓人們睹畫思今。當時的荷蘭主導了半個歐洲的貿易,國內和國際間人口的流動讓荷蘭社會歷經了急劇的城市化變革。社會階層由「生而為貴」轉化為「富則為貴」。當下人們的日常生活被畫家用畫筆生動地記錄到了畫作中,也就是風俗畫。

約翰·維米爾是當時最優秀的風俗畫家之一。他對畫面細節的處理與眾不同,其靜態的構圖、簡潔的造型、明晰的空間、優美的色調、勻淨的光線,讓畫中荷蘭人的世俗生活變得美麗、富於詩意。其著名畫作《持水罐的女人》(Young Woman with a Water Pitcher, 1662)也在這次展出之列。畫中純淨的光線從半開的窗戶流瀉到屋內來,一位站在窗前的女子,一手拿著水壺,一手擱在窗沿上,窗戶與牆上的地圖似乎譬喻外面的世界。這是一個非常普通的生活場景,但維米爾卻將它描繪得恬靜溫情。觀賞這幅畫作,人們似乎和畫家一起在一定距離外,靜靜觀看著畫中人的生活。

Johannes Vermeer (1632–1675). Young Woman with a Water Pitcher, ca. 1662. Oil on canvas.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Marquand Collection, Gift of Henry G. Marquand, 1889.

在17世紀的荷蘭繪畫藝術中,風俗畫可謂成就最高。此外,這一時期出現的荷蘭風景畫,是歐洲其他畫壇還多未觸及的題材。畫家們在選景上更為自然,刻畫的是景物本身的自然態勢,而不是尋求理想化的景觀,可謂真正意義上的對自然美的讚頌。可以說,荷蘭17世紀的風景畫掀開了西方風景畫創作的嶄新一頁。風景畫代表人物雅各布·凡·雷斯達爾(Jacob van Ruisdael )擅長畫視野開闊的風景,在他的風景畫中,人們能夠感到大自然的興衰和勃勃生機,感受到光、雲和空氣的流動。在本次展出的《麥田》(Wheat Fields, 1670)中,雷斯達爾以全景的方式呈現了荷蘭的鄉村風情,運用寫實的筆法和細緻的筆觸,畫家展現出一幅似乎可以讓觀者在其中走動、呼吸的自然風光。

Jacob van Ruisdael (1628/29–1682). Wheat Fields, ca. 1670. Oil on canvas.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Bequest of Benjamin Altman, 1913.

這次展覽中的另一亮點是女畫家瑪格麗特·海爾曼(Margaretha Haverman)的名作《一瓶鮮花》(A Vase of Flowers, 1716)。這是現世已知僅存的兩幅海爾曼畫作之一,也是大都會博物館中唯一一幅來自17世紀女性畫家的藏品,極為珍貴。在這幅畫上,鬱金香、金盞花、罌粟花等各種花朵組成了一束鬱鬱蔥蔥、顏色豔麗的花束(實際上這些花的花期不同,並不可能同時開放)。畫家筆觸精細入微,人們在畫中甚至可以看到枝莖和花瓣上爬著的小昆蟲。此外,海爾曼使用了普魯士藍(Prussian blue)和那不勒斯黃(Naples yellow),這在當時的荷蘭畫家當中是創新做法。

Margareta Haverman (Dutch, active by 1716–died 1722 or later). A Vase of Flowers, 1716. Oil on wood.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Purchase.

本次展出的畫作向人們展示了荷蘭藝術傳統複雜而精細的敘述方式,同時也展現了荷蘭黃金時代的多元文化。正如策展人亞當‧艾科說,這次展覽將帶領人們一覽現實主義繪畫藝術和17世紀荷蘭的生活風俗場景,於此同時,參觀者可飽覽並體悟倫勃朗和維米爾等繪畫大師的藝術風格和實現這些風格的繪畫手法。

Click here to check our English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