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text by Irene Luo

Chinese text translated by Yi-Chun Lin

Pictures Courtesy of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玉質純淨溫潤,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以仁義禮智信比喻「玉」有五德:「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是以玉石自古備受神州子民的喜愛與推崇。

中國古人並非僅以數量或成分珍稀而視玉石為珍品,更非藉此「炫富」,而是因為玉質內蘊道德與精神理想,所以成為古代士人自我惕勵,須臾不敢離身的君子之徵。

玉質堅硬,不同於一般金屬以切割成型,需以硬度更高的寶石琢磨方成,過程費力耗時。清朝乾隆皇帝重視且資助精緻工藝的發展,中國製玉技術於此時達到頂峰。

「玉」在古代所指廣泛,舉凡水晶、瑪瑙等美石都可稱為「玉」。但真正的「玉」只有兩種:軟玉和翡翠。前者玉色不透明,質地較軟,通常用於玉雕。後者質硬,半透明色澤,多用於珠寶飾品。

清中期 玉童子牧牛
Boy with water buffalo, Qing Dynasty (1644–1911), jade (nephrite).

近期,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將推出「玉之珍愛」特展,展覽品為名揚四海的美國玉石收藏家畢紹普(1840~1902年)一生珍藏的中國玉石古董。畢紹普既是糖果大亨,也是位活躍的藝術支持者,其中國和其他文化的玉石收藏之質與量,堪稱西方玉器收藏巨擘。

一百年前的收藏家多好瓷器,但是畢紹普獨愛玉石的溫潤可人、玉德潤身。1902年,畢紹普身後將其畢生收藏委託大都會博物館管理。今日,「玉之珍愛」展現清代精湛繁複的玉石工藝之際,參觀民眾也能一窺畢紹普獨步當時的收藏品味與眼光。

清 翡翠山水圖屏
Table screen with landscape scene, Qing Dynasty (1644–1911), jade (jadeite).